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備考 > 中考復習 > 中考語文
18.錯綜 ■□指故意顛倒詞序以避免形成對偶的一種修辭手法。 【例如】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始聞秋風》劉禹錫 編輯推薦: 2025年
2025-05-31
17.比擬 ■□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比擬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作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 比擬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 【例如】 霜禽
2025-05-31
16.拈連 ■□拈連是指利用上下文語義關系,把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詞語順勢拈來,巧妙地運用在乙事物上的一種修辭方式。 在語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詞語,本來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雖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語
2025-05-31
15.擬人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修辭手法。 【例如】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賀知章 羌笛
2025-05-31
14.互文 ■□在古文中,把屬于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
2025-05-31
13.通感 ■□通感又叫 移覺 ,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
2025-05-31
12.聯想 ■□聯想,具體來說,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連的、相對的、相關的或某一點上有相通之處的事物,選取其溝通點加以聯結。 【例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千里澄
2025-05-31
11.比喻 ■□比喻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的修辭手法。 【例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馬詩》
2025-05-31
10.反問 ■□反問是借助疑問句來傳遞確定信息,以加強肯定或否定語氣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如】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李清照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曹植 編輯推薦: 202
2025-05-31
09.設問 ■□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這種修辭手法叫設問,常用于表示強調作用。 正確的方法運用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
2025-05-31
08.對偶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相同意思的修辭方式。 對偶句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加強語言的感人效果。 【例如】 落霞
2025-05-31
07.反復 ■□反復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辭手法。 【例如】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2025-05-31
06.排比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例如】 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愛蓮說》周敦頤 我心匪石,不
2025-05-31
05.夸張 ■□夸張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夸飾或鋪張。 【例如】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杜甫 飛流直下
2025-05-31
04.借代 ■□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 本體 ,替代的叫 借體 , 本體 不出現,用 借體 來代替。 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
2025-05-31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whxmylg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