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竟報 2008-10-17 09:45:29
專家認為,就目前全國和本市課改而言,在中考階段還沒有出現一種“記錄”方式,可以充分地為高中學校提供參考依據。
據透露,今年底到明年初,本市將在義務教育階段建立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化平臺,真正實現學生自我評價的自覺和隱私性。
■官方釋疑
素質手冊不只為升學
針對社會上一直存在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到底在升學中將占多少份額的討論,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鐵道、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任王云峰、市基教所所長趙學勤等課改專家們,昨天給出了明確解釋。
“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如何評價一個學生。”王云峰表示,小學、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的重點,不在為升學或高校提供參考依據。“素質評價的本意,是在于對學生的發展、變化的過程性記錄。”
專家表示,課改后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以分數為核心的應試體系下的評價制度。“中、小學生評價絕不是厚達幾十頁的‘簡歷’,而要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評價難免存在主觀因素
會上各方專家包括教委有關負責人均表示:“評價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因為存在過多主觀因素并涉及學生的切身利益,因此綜合素質評價必須是全面關注每個學生發展空間力度的記錄。”
專家指出,目前本市在小升初階段取消升學考試,在中考階段逐步加大薄弱校向示范高中校推薦優秀生計劃比例。“但目前綜合評價素質手冊,在升學中將占多重的比例,本市尚無統一方案。新課程的整體評價尚在試點中。”
專家認為,就目前全國和本市課改而言,在中考階段還沒有出現一種“記錄”方式,可以充分地為高中學校提供參考依據。
■課改數據
學校領導對“學生評價”滿意度升至92.9%
統計顯示,課改以來,對于課改政策及社會教育環境滿意度上升。其中,學校領導對“家長支持”的滿意度由2005年的65.2%上升到目前的76.5%;對“社會輿論及環境的支持滿意度”,從63%上升到75.8%;對“學生評價”的滿意度由86.6%升到92.9%。
■課改方向
升學將嘗試多種方式
自2001年起進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六年間希望在教學、升學、評價機制上能有所突破的學生和家長,始終關心的問題就是今后孩子憑借什么升學?會上有關負責人透露,繼續改革和完善中考制度將是今后義務教育階段課改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強對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的研究和改革,重視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嘗試并推廣多種測試方式,是今后中考改革的方向。
“義工”進九年義教評價
在對今后本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發展的規劃中,本市將在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中加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分量,把學生定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指標,并建立和完善面向全體學生的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分析與評價監控反饋系統。
評價冊將設隱私保護
今年底到明年初,本市將在義務教育階段建立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化平臺,即類似目前的高中生電子評價冊。學生可在平臺記錄各階段發展歷程、學習情況、社會實踐等內容,只有相關任課教師、班主任、家長才能看到。“至于特別涉及隱私的自我評價,將來可設計為只有學生本人才有權限打開看。”有關負責人說。
學科教材將由專家選
目前,本市各區縣在各學科領域,選用了多個版本的教材。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家長帶來不便;由于某學科教材版本不一致,也造成全市性教師培訓不能統一進行。王云峰建議應在支持教材多樣化的前提下,整合學科教材版本。可通過組織專家、一線教師、教研人員組成教材評審組,對各版本教材進行挑選,確定適宜在北京市使用的實驗教材。
將整體推進三級課程
自2001年以來,各學校都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選用了適合本校的校本課程。市教委表示,校本課改對學生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下一步將把實踐活動、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這三級課程的整體推進作為教材改革的重點。
■家長提問
“綜合評價”目的是什么?
“我就想知道,課改后,對孩子的評價模式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子。”作為一名初一年級學生的家長,張女士目前急于知道的就是面臨中考到底是分數重要還是手冊重要。
“目前除了課程改革本身的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外,家長對學科、特長的關注依然遠遠高于對學生發展的關注。”對此專家認為,綜合素質評價的目的并不是將在中考中發揮多大的作用,而是通過素質評價,讓學生本人、家長、上一級學校和社會,更加了解學生的成長歷程,“這樣的評價強調過程性和全面性。”
專家認為,綜合素質評價注重激勵,并通過完全的評價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今后,學生的學習和研究更多的是自主性,因此那時候他的負擔并不會比現在做作業、考試輕多少。
市基教所所長趙學勤表示,本市從2005年起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校的評價。“這個評價目前以年度為單位,是學校也要撰寫自我評價報告。”專家表示,只有多元化、多層次的評價體系,才能全面反映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
相關文章: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