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09-03-30 09:49:17
21世紀研究院舉行了關于為《教育中長期規劃》建言鞋策的第二場研討會,主題是關于取消擇校熱的。因為當前基礎教育領域最突出的問題,一是應試教育,二是擇校競爭,二者之間有深刻的聯系。
造成中小學教育嚴重的擇校競爭的根本原因,是變相的重點學校制度、擇校收費制度,改制學校制度,小升初錄取制度,中考制度等等。其中變相的重點學校制度和擇校收費制度是破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破壞教育公平、擾亂正常教育秩序的最主要原因。學校差距過大、少數重點學校與多數普通學校、薄弱學校并存的客觀現實,造成學生家長不得不擇校的“倒逼機制”。重點學校賴以“尋租”的籌碼是升學率,升學率越高,重點學校的名氣和價碼就越大。這就是應試教育與擇校熱結成牢不可破的神圣同盟的內在機制。
人為制造的學校差距、重點學校制度、小升初和中考制度等等,都是可以通過政策調整、制度改革予以改變的,各地已經有不少成功的實踐。然而,正在進行的網上調查,雖然高達73%的人認為應當取消重點學校,但對能否實現這一目標,竟然有57.7%的人認為“永遠也不可能”!可見公眾對此實在是傷透了心、寒透了心!
在討論會上,也有支持擇校的意見,主要是從擴大教育資源出發的,認為堵不如疏,干脆讓有錢人多付錢,以改善薄弱學校,造福社會。這其實就是現行政策的價值基礎,它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教育公平的考量。還有一種是從理論或理念出發的,認為發達國家公辦學校也在搞擇校,應當允許教育的選擇性。這卻需要認真的辨析。一是需要區分政府與市場、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的功能。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舉辦的公辦的義務教育,必須是一視同仁的、基礎性的、保障性的,是一種合格教育,保底的教育;而且,義務教育根本沒有選拔性、淘汰性,沒有培養優秀的功能。教育的多樣性、選擇性,只能通過民辦教育、私立教育系統,由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去實現,這就是為什么發達國家政府并不缺錢,仍然有活躍的私立教育的原因。至于西方國家公辦學校正在開展的“擇校”探索,與中國的“擇校”完全不是一回事,兩者的區別,比雞和鴨的區別還大,幾乎是雞和魚的區別。一言難盡,另文再論。此外,需要討論的是關于北京“為中央服務”的問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