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4-03-13 11:02:16
練習說明
一、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選用的材料不同,所說明的主要問題也不同。試結合課文做具體分析。
設計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兩篇短文共同涉及的問題,比較分析它們各自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第一篇短文談到恐龍的化石無處不在,是為了證明另一科學理論(“板塊構造”理論)的正確;而在第二篇中,恐龍的滅絕則成為探討的主題,“被壓扁的沙子”則成了證據。由此可見作者具有多角度、多側面看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
二、下列語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補充說明文字,試結合上下文,說說它們各自的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代兩棲動物。
2.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
3.萬一哪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
4.即非常純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但誰愿意這樣做呢?
設計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課文中的補充說明的不同作用和含義。
第1題,如果抽象地說現代兩棲動物,不加以舉例,讀者可能一時想不到是指哪些動物�,F代兩棲動物很多,舉“青蛙”和“蟾蜍”,是因為它們“人人皆知”,人們非常熟悉。“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極生存,猶如當年恐龍不能適應南極的生態氣候一樣,因為它們同屬兩棲動物。
第2題,這一句補充說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一個最顯而易見的證據,即南美洲與非洲海岸線驚人的吻合,這不是能用巧合來解釋的,只能說明它們原來在一起。當然,大陸漂移學說還有很多深層證據(參見“有關資料”部分)。
第3題,這是俏皮話,但也并非無稽之談。星體撞擊地球雖然極為罕見,但在地球的歷史上確實發生過。作者做這樣的假設,意在強調天文學研究的現實意義。
第4題,這一句話是對“二氧化硅”的解釋,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學名,另一方面也強調只有非常純的沙子才能稱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雜質。
第5題,這一句話是以金剛石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為普通的碳,類比斯石英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為普通的沙子。也許沒有人會在意斯石英的還原問題,但沒有人會愿意把金剛石變為碳,因為金剛石太名貴了。作者隨筆幽默了一下,也表現了作者思維的活躍。
三、“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這段話對你有何啟發?你能從自己的學習或生活經驗中舉一二例來闡述這一觀點嗎?
設置本題意在讓學生在學習時與自己平時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讓學生學有所得,學而有悟;同時借此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想問題的思維方法。
教學建議
一、這兩篇短文是本單元內容較深的課文,它的突出特點是以論證為主,綜合運用不同領域的科學知識,見解新穎。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時,可參照“整體把握”和“有關資料”部分內容,解析學生的疑問,糾正他們理解上的偏差。也可以補充一些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思維方法。
三、本課中涉及的一些知識,如地質變遷、動物化石、南極氣候、小行星等,學生多少都有一些了解。教學時,不必在這些方面講解過多,以免偏離了中心。
四、阿西莫夫素以駕馭語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稱,教學時,可引導學生總結一下這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如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等,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語段摘錄下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