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紫涵 2015-09-01 10:49:39
開學錦囊 借讀生
關鍵詞:家校關愛走出陰影融入集體
陳再躍表示,隨著主流媒體的正確輿論導向,已經有部分家長能理性思考,看清借讀的弊端,從而放棄這個錯誤的決定。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部分家長 比較盲目,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意愿,為了“面子”問題讓孩子借讀。他表示,借讀生出現的問題實際上是家長的問題,因為借讀并不是孩子自身的主觀愿望,而
且在借讀的過程中,第一,由于制度的關系,學生的學籍還在原校,第二,在學科的基礎上與周圍同學有差距,這些都有可能導致以后產生一系列的由借讀引發的問 題,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孩子反而在成績和行為規范等方面表現得越來越差,這都與當初家長的美好意愿背道而馳。
陳再躍舉例,有些借讀生沒有被平等對待,個別老師認為他們并不屬于自己的職責范圍內,不會對自己班級的升學率有何影響,因此不僅忽視借讀生的學 習和日常行為規范,有時甚至出現對借讀生的作業不批改、不講評等現象,或是讓讓班干部代批。更有學校對借讀生進行單獨編班,這些都不同程度地給借讀生造成 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在新學期中,如果已經有學生借讀,那他們應如何調整自身心態,認清周圍的形勢,從而融入班級集體中呢?
專家建議1 放平心態努力適應新環境
陳再躍表示,學生首先應做到放平心態,不要有過多壓力,也不要一直暗示自己“我是借讀生”,這對日常學習和生活都造成不利因素,甚至產生障礙。既然已經選擇了借讀,那就不妨將新學期看作是一個新的起點,努力改變自己來適應新的環境。
其次,借讀生需要在學科上比其他同學更加努力。由于中考成績等客觀事實的存在,借讀生的學科基礎往往與周圍同學存在差距,有時這些差距還不小, 所以更應加倍努力,才有可能慢慢趕上周圍同學的水平。同時,老師的講課難度、深度和進度對借讀生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學生更應主動融入高一層次的教學 中,并在思想上做好充分的準備。
最后,校方和家長對借讀生來說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動力和助力。陳再躍認為對校方來講,應將借讀生看成自己學生,做到所有學生均一視同仁的對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借讀生是弱勢群體,相較于其他同學在心理上可能也更敏感,所以校方和老師應在心理和學科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不然這類學生更容易出現心 理問題。
陳再躍說,在接觸過的借讀生中,比較多的心理問題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于自己成績跟不上,考試成績常常排在班級的末尾,產生自卑心理。二 是覺得老師不關心自己,有種被人輕視和忽視的感覺。而這些學生往往會將這類情緒憋在心里,不告訴他人,長此以往就產生了一個難以解開的“結”,心理素質不 強的就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為了防止這類情況的產生,陳再躍認為,家長在平時與孩子相處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不僅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更要關心孩子對于學習的 態度。有些家長一回家便問孩子“作業做好了嗎”“這次考試幾分”等,在他們看來這是關心孩子的表現,但是這種做法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狀態。有些孩子對于自己考試成績不理想已經很難過,特別是對于借讀生來說,長時間的成績跟不上肯定帶給他們很大的壓力。而回到家,家長還要再三追問,這就對他們造成了雙重的壓 力。
當然,陳再躍說,家長也很“委屈”,明明我花了大功夫將孩子送進好學校,怎么孩子會變得更加不懂事,這些功夫花下去都是沒有回報的嗎?這也引起了家長的負面情緒,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變得越來越沒有話說,缺乏交流溝通。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和孩子間該怎么修補這道雖看不見、卻橫亙于親子間的巨大“裂痕”呢?
陳再躍建議家長,采取“賞識教育”的辦法來解決。家長應看到孩子細微的進步,并給予肯定。因為孩子原本在學科上就比其他同學稍弱一些,而學習是 一項踏實的工作,一定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來慢慢彌補這些差距,所以對孩子來說取得些許的進步都是極其不易的,家長應該正視這一點。不要表現得太急功近 利。
此外,家長還需克服比較的心態。一味地貶低孩子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很沉重的打擊。高中生普遍已形成了自己一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如果家長一直采取 比較的態度和孩子對話,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厭惡的情緒,也不利于親子間的關系。有時家長還可以將孩子的進步告訴老師,讓老師也為孩子的這些進步感到高 興,分享這份為人師表最大的喜悅。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