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全國站 作者:一粒紅塵lion 2015-12-15 13:56:06
這是一位初一孩子的父親,同時也是一名高中的優(yōu)秀班主任。他分享的關于學習興趣、言傳身教、分數(shù)等方面的看法。尤其讓小考印象頗深的是他在最后提到的: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家長在旁邊關注、期盼和守望,及時清除小樹旁邊的雜草和害蟲,在狂風暴雨把小樹吹歪了的時候,第一時間去扶正他,而不是拔苗助長。
今天,就和小考一起來看看作為一名父親,這位班主任是怎么說的:
久違的陽光放肆的撒滿陽臺,這樣的天氣在宜昌很顯然已經(jīng)很少見了。我靠在躺椅上正要貪婪的享受這個難得的中午。女兒從朋友家的小飯桌打來電話,說她的班主任給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我寫點有關家庭教育的體會……
這個要求是不能拒絕的,一方面,我有責任讓孩子知道,你的進步從來就不是從天而降的,都是老師和家長包括你自己刻意追求的結果。
另一方面,作為班主任同行,我也有責任把家校內(nèi)外的教育銜接做進一步的研究。今天,這么好的陽光,真的適合說真話……
我們的國度,從來就不缺少教育理論,從來就不缺少教育的氛圍,家長重視孩子教育的激情,全民高漲。書店里有關教育理論的書有半面墻,微信朋友圈有一半是有關孩子教育的東西……我們真的不缺少教育理論,我們?nèi)鄙賰?yōu)秀的教育操作者。獨生子女,這個地球上特殊的群體,打敗了多少教育理論。寫教育理論的專家,能大膽提自己的孩子,那就是真專家,龍應臺就是其中的一個。
孩子的差異性天生都有,無奈我們的家長總想走捷徑,不思考,照抄照搬,希望一本萬利,這是不行的。如果有家長不贊同我將要談的觀點,不要攻擊我,因為不適合你的孩子,不等于不適合我的孩子。如果我的觀點和你看到的某些書上的不同,也不要攻擊我。
畢竟,不是每個優(yōu)秀孩子的家長都可以寫理論的,那么多優(yōu)秀孩子的家長,其實他們都做了一些平凡的樸實的不值一提的不能上綱上線的具體事情,多和他們接觸一下吧。再完美的理論,不可操作,都是偽科學。說句大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較真科不科學已無多大意義,適用就好,有效就行!寫到這,才發(fā)現(xiàn)文章還沒有標題,標題最傷腦筋,家庭教育——淺談?感覺故作謙虛,顯的俗。誤區(qū)?又顯得高深莫測。漫談?又顯得不著邊際……突然想到:逆談!正在欣喜之余,我擔心詞庫里沒有這個詞,網(wǎng)上一查,盡然被人用過,呵呵,也許是被這個變態(tài)的教育逼的,我笑了……
關于家庭中的民主
我贊成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觀點:我不相信教育是快樂的,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
獨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類這個物種以來所出現(xiàn)的一個從來沒有過的“亞種”,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那么多沒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時間內(nèi),有計劃地出現(xiàn)在一個國家。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樣。
現(xiàn)在很多家庭的倫理是倒過來的,在家里不是老子說了算而是兒子說了算。我的學生中,在家里父母說了算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很優(yōu)秀,品行修養(yǎng)更高。“你吃我的喝我的用我的,憑什么不聽我的”!霸父經(jīng)常這樣訓斥孩子,最終,這位家長就成了學霸之父。事實證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中一個人說了算的家庭中,孩子成才率是極高的。所以,請孩子遠離喜歡發(fā)表意見的爺爺奶奶是非常有必要的。民主自由和諧,是我們家長帶領孩子共同追求的目標,民主是要實力來保證的,誰和弱者談民主?歷史上就從來就沒有實現(xiàn)過真正的民主。
家庭中的民主,要慢慢培養(yǎng),當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長接近的時候,才可以通過商量,達成一致,讓孩子明白,民主來之不易。很多家長以民主的幌子打著愛的旗幟去教育孩子,這是放縱,一個未成年人打敗了成年人,結果相當可怕。
有專家說,家長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看孩子的日記。我不敢茍同,看孩子日記是了解孩子的最佳渠道,至于你怎么處理,那是家長自己的水平問題了,如果家長沒這個水平,還是別看了,所有教育手段和方法,都不能絕對化。
關于學習興趣和快樂
別太相信學習是快樂的。
高端學習都是枯燥的,不討厭就是興趣。我教了那么多清華北大的學生,真正認為學習是快樂的很少,如果真有快樂,那也是通過學習考出高分的快樂。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學習中感到快樂,那就很可能成為大師級人物。絕大多數(shù)人是不會的。絕大多數(shù)人是不得不學,是為了某種目的去學。所以,品質(zhì)和意志才是真正的好老師。
相信我們的孩子是屬于大多數(shù)人中的某一個吧。憑什么學習是快樂的?學習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好成績基本上都來自學生的好習慣,什么時間專注的做什么事,日積月累,某一天不小心他成了第一名,他自己都想不到。
而我們教育總是想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游戲時間,不停的對孩子讓步。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不要糾結社會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什么素質(zhì)教育、什么應試教育。應試是最基本的素質(zhì)。
關于教育中的鼓勵
現(xiàn)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俗稱“戴高帽子”,更有專家說出這樣的話:好孩子都是夸大的,我實在是不敢茍同。適當鼓勵孩子有自信,這是對的,但是不能過度。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將來到社會,他面臨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毀把他推向萬丈深淵。
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認為,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個社會是殘酷的,要準備受到很多委屈。
關于言傳身教
首先,我覺得我只是一個智力平平,品質(zhì)和意志都一般的普通人。我對言傳身教一點信心都沒有,因為我做不到我也做不好。我覺得教育目的就是要讓下一代超過上一代,先超越父母,然后超越孩子自己,把孩子的潛能最大的挖掘出來。
我真感動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學好某門課,自己另買了一套教材,和孩子一起打拼……我真佩服有些家長,為了做孩子的表率,從來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不上網(wǎng)……孩子的奮斗非要毀掉父母的幸福?這樣的孩子能走多遠?我認為,父母的作用應該是點燃孩子積極向上的激情之火,而不是拼命燃燒自己企圖去照亮孩子,有多少父母燃燒一生化為灰燼,而孩子前途一片黑暗。只有內(nèi)心無比強大的孩子,才能戰(zhàn)無不勝,歪風邪氣也影響不了他。幫助孩子超越自我,每天都有新進步,努力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計劃明天比今天做得好,規(guī)劃一個積極向上的充滿正能量的美好愿景比什么都重要。
關于考試分數(shù)
放在最后說,是因為我不想說,因為我覺得它比前五點說的相比,太次要。但我又不得不說說它,在中國,它又是那么重要。大多數(shù)家長把分數(shù)當作教育的唯一目標,我覺得,唯一可以值得尊重的分數(shù)應該是高考成績,在省示范高中任教的我看多了孩子分數(shù)的起伏,看多了家長的束手無策看多了孩子的淚流滿面,所以更看清分數(shù)對家長和孩子的折磨。
所以,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孩子身心都還稚嫩的時候,不要為分數(shù)犧牲孩子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長。小學就要求雙百分,有些過分。孩子得了100分就給獎金,就照相留念大肆宣揚,100分就是沒有缺點沒有漏洞?
小學得100分的孩子能走多遠?數(shù)學大師陳省身生前為中科大少年班題詞就是:不要考100分。朱清時解釋說,原生態(tài)的學生一般考試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幾倍的努力,訓練得非常熟練才能不出小錯。要爭這100分,就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和資源,相當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廢掉的是孩子學習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
我也調(diào)查過我的優(yōu)秀學生,小學得雙百分的真的很少。我的孩子剛上初一,期末考試英語滿分120分班級平均分117分,孩子得了118分,我以為她會歡天喜地,沒想到她卻垂頭喪氣,眼里含著淚花萬惡的分數(shù)排序,低水平上的競爭,讓孩子內(nèi)心怎么能夠強大起來?
在分數(shù)面前,毫不猶豫的選擇相信孩子是孩子不竭的動力,父母的冷言冷語可能是壓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稻草。做一個有遠見的家長,過程比結果重要,只有完美的過程,才會有無憾的結果。孩子想當?shù)谝幻脑竿c生俱來,就像大樹拼命往天上生長,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和雨露一樣,這不是教育的功能,這是生物的本能。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我認為就是家長在旁邊關注、期盼和守望,及時清除小樹旁邊的雜草和害蟲,在狂風暴雨把小樹吹歪了的時候,第一時間去扶正他,而不是拔苗助長。
—霸父唐敏于2015年3月4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