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9-05-27 11:27:04
(二)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全面推行。根據省教育廳《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南》要求,從道德與法治、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通過安徽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學生空間“成長記錄系統”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常態化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結果以紀實報告呈現。
現在校就讀九年級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按照合肥市教育局合教〔2018〕93號文件執行。
2020年九年級畢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省示范高中自主招生等報考依據之一。探索實施將評價結果作為省示范高中自主招生等錄取依據的改革。
(三)招生錄取辦法改革。根據省統一部署,原則上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即2019年秋季入學的六年級)學生開始推行,實施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辦法。調整錄取計分科目的構成,積極研究采取“4(語數外體)+6(政史地理化生)+1(綜合素質評價)”模式。將綜合素質評價視作一個學科,其結果以分數呈現或以等級呈現。改革招生錄取方式,研究探索實行計算總分錄取法、等級分類排序法、“分數+等級”錄取法等。根據《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皖教基〔2019〕13號)和合教〔2018〕113號文件規定,2019年,我市將省示范高中特長生招生計劃整合到自主招生計劃中,選擇合肥一中等15所省示范高中學校開展自主招生試點,自主招生計劃與2018年特長生招生的計劃數基本保持一致,招生類別保持不變,自主招生計劃原則上不超過本校當年招生計劃的5%,每所招生學校須通過其門戶網站或其他方式向社會公布招生錄取名單。
2020年九年級畢業學生招生錄取政策原則上保持穩定,具體政策以2020年公布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實施方案為準。
七、組織領導
根據《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成立合肥市中小學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合政辦秘〔2015〕67號)精神,合肥市中小學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辦公室組成人員如下:
主任:王杰才
副主任:李仲生唐文水桑韌剛王勇陳雪梅
陸昌云
成員:謝華國姚健李磊李邦燈費勇
沈昊陳毅紅葉傳平
辦公室職責是研究制訂考試招生政策,審議考試招生有關事項,重大事項報市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局相關處室按照職責分工協作、各負其責,做好各項具體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各縣(市)教育主管部門要打破區域招生界限,著力建立服務考生、方便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的工作機制。要及時將省教育廳公布的具備中等職業學歷教育招生資質學校和專業名單轉發至初中學校,并在當地教育網站公布,指導初中畢業生報考有招生資質且下達招生計劃的中等職業學校。各中職學校要多方組織生源,擴大招生規模。繼續堅持“五個放開”政策,進一步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自主權。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自主招生、免試招生;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合作辦學。
(二)嚴格招生錄取流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有關學校和教師等,應尊重考生填報志愿的權利,不能強迫學生填報指定志愿。考生應根據當地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和相關標準,結合自己的中考成績、興趣愛好、學習潛質等因素,填報適合自己的升學志愿,一經確定,不得變更。任何學校都不得以入學保證金或押金等形式向學生收取與錄取有關的費用。凡升入普通高中學習的學生,無論公辦、民辦普通高中都必須經過學校所在地招生部門統一錄取。加強對學籍系統注冊程序的規范管理,嚴格普通高中一年級新生注冊的審核把關,并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公布后10個工作日內將考生成績導入中小學學籍系統。參加中考并被志愿學校錄取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持錄取通知書到學校報到并辦理入學相關手續,在規定時間內未報到且未向錄取學校說明原因的,視為放棄普通高中就讀機會,其他任何普通高中學校不得錄取。普通高中學生報到后,學籍按注冊程序于9月30日前注冊完成,任何學校不得為未報到的學生注冊學籍。
(三)落實招生紀律要求。嚴禁無計劃、超計劃、超班額組織招生,招生結束后,學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嚴禁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采用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考試結果;嚴禁提前組織招生,變相“掐尖”選生源;嚴禁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混合招生、混合編班;嚴禁以高額物質獎勵、虛假宣傳等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嚴禁地方政府、有關單位和任何學校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嚴禁任何單位或個人以任何方式對學生進行中高考成績排名、宣傳“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不得對學校中高考情況進行排名,對學校下達高考錄取指標,以及向學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績數據;嚴禁出現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等現象,不得為違規跨區域招收的學生和違規轉學學生辦理學籍轉接。
(四)強化違規責任追究。各地要按照屬地管理和“誰審批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細化招生工作責任清單,健全違規招生查處和責任追究機制,暢通舉報和申述受理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各地要完善違紀舉報和申訴受理機制,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招生結束后,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教育部門要組織開展逐校排查工作,重點排查曾經發生違規招生的學校,及時糾正和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招生行為。對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學校,視情節輕重給予約談、通報批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等處理。對擅自擴大招生計劃或自行錄取普通高中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以下的考生,一律不予建立學籍,不予發放普通高中畢業證書,對違規招生的學校將予以通報批評,取消其當年評先評優資格,是示范高中的,取消其示范高中稱號;對在招生等規范辦學行為方面被查處的學校,要按照不低于上年度招生計劃10%的比例相應減少其招生計劃。民辦普通高中因違規招生受到省教育廳通報的,年檢一律作為不合格處理,限期整改,還可依照有關規定停止當年招生直至吊銷辦學許可證。各縣(市)區教育督導部門要將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納入責任督學日常督導范圍,適時對招生入學政策落地情況開展督導,對于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違規招生行為,列入市教育局督辦事項,指導各地嚴肅查處追責。市教育局將規范招生情況納入2019年市政府對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教育發展)內容,按區域內學校違規招生次數累計情況進行考核。各縣(市)區要于2019年秋季開學后兩周內,普遍開展一次招生工作專項自查,并于秋季開學后一個月內將自查結果報市教育局。
(五)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各縣(市)出臺重大改革舉措前,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加強風險評估,做好輿論引導,設立必要的過渡時限,給社會留出合理的預期時間,確保和諧穩定;要通過多種形式及時主動向社會公開招生方案、招生計劃、招生范圍、招生程序、報名條件、指標到校額度、錄取結果、咨詢方式,建立健全監督舉報制度,廣泛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要深入農村貧困地區,積極宣傳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政策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要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機制,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高度重視招生政策宣傳工作,統一印制招生政策明白卡,通過咨詢會、微信公眾號等多形式對外宣傳,確保考生及時了解應知、須知的招生政策和信息,督促各初中學校采取致家長一封信、家長會等途徑,明確告知學生和家長有關考試招生的政策;要在招生入學關鍵環節和關鍵時點,就關鍵政策、群眾關心的疑難點,利用報紙、電視、門戶網站及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積極做好招生入學政策的宣傳和解讀,增強群眾對招生入學工作的了解、認識和信任感;讓每一位家長知曉凡報考普通高中必須參加全省統一考試,必須按照招生政策和規定的招生程序錄取方能取得普通高中學籍,各普通高中均無權錄取計劃外和政策規定以外的學生;提醒學生和家長不要聽信任何機構或個人的虛假宣傳,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各初中畢業學校要指導考生根據招生政策和相關標準,結合自己的中考成績、興趣愛好、學習潛質等因素,填報適合自己的升學志愿,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市教育局咨詢電話:62817341(教育考試院)、63505593(基礎教育處)、63505165(職業與成人教育處)、63505168(發展規劃處)、63505215(教育科學研究院)。投訴電話:63505156(駐局紀檢監察組)。
各縣(市)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本通知要求制定的本地招生考試實施辦法和招生計劃(附分解到校的具體計劃),于公布之前報市教育局備案,不得遲于5月31日。
附件:
1.合肥市市區2019年中招工作實施辦法
2.XX縣(市)區(市管學校)普通高中實驗班、試點班統計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