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11-11 13:36:07
這幾天,初中階段的期中考試都陸陸續續地開始了,結合前期的學習情況和部分學校的出題試卷,有難有易,但總得來說,知識面更廣,知識點更多,但考試過后,家長關注的大部分還是孩子的分數。那您的孩子考試分數達到您的預期了嗎?
有人歡喜就會有人憂愁。在小學階段,由于教育體制的原因,大部分的學校不讓公布考試分數,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舉辦考試,那還哪有什么排名之說,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大部分的學校還是很重視教育成果展示的。但大家想沒想過:如果是您的孩子沒有考好您是怎么做的呢?是男女單打還是男女混雙呢,還是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呢?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很難做到自己是心平氣和的。所以說,大家要正確地面對這個問題,如果孩子的一次成績沒有考好,這說明我們還有進步的空間,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查漏補缺,說明我們的學習還是不夠扎實。要找到原因,做到藥到病除,而不是一味地埋怨撒氣。
因此,在每次考試后,作為家長要多到“三不三要”,即:一不埋怨,要查找不足;二不嘮叨,要做好反思;三不刺激,要給予肯定。
1、不埋怨,要查找不足。
考試后,不管成績是好是壞,首先做的就是要不埋怨。不要再孩子剛剛考試后就埋怨孩子“為什么當初不怎么怎么的”“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等等,此時的大部分孩子都能夠意識到自己考試中的一些錯誤和不足,此時的抱怨和埋怨,只能增加孩子的反感,只能加深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隔閡。初中的孩子都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剛開始有點叛逆的苗頭,此時如果不好好滴把握溝通的尺寸,那么以后的溝通就會更加難。
要在孩子接受的基礎上去分析不足和差距,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方法。整個中小學階段,考試的范圍都是以基礎知識為主。而且,基礎知識也是解題的前提。
再難的題目,也是建立在基礎之上的。老師今天講的知識點,孩子沒有完全理解;第二天,老師又在第一天的基礎上講了新的內容,但是孩子第一天的還沒搞懂,這樣不會的就越來越多,慢慢地就跟不上進度了。孩子聽不懂,就會對學習灰心,失去興趣,考試自然就差了。學習是十分講究方法的。找對了方法的孩子,花得時間少,但學到的東西卻一點也不比那些整天埋頭苦學的孩子少,反而學得更輕松。如果孩子只會一味地死記硬背,苦練習題,肯定學不到精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仍然不明就里。
所以孩子成績不好,不代表他沒有努力,很有可能是沒有找到恰當的方法。學習習慣不好,除了導致學習效率上不去之外,影響成績也是在所難免的。比如寫字,有些孩子過分苛求完美,一點不好就擦,來來回回幾次,考試的時候后面的題目就來不及了;或者是字跡潦草,自己也看不懂自己寫了什么,老師當然也不懂,失分也很正常。
語文、英語等科目都需要大量的書寫,寫字的習慣很重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沒有勤奮的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大多數孩子的智商沒有多大的差別,成績拉開差距的原因在于用功程度。不知道怎么用功或者偷懶應付父母,都是用功程度不夠,需要家長及時地引導。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