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1-16 17:44:58
略寫,寫得簡明扼要、概括精煉。
2、方法指津:分析材料的詳略,一定要根據中心表達的需要。
與中心密切相關,能鮮明突出中心的人和事,是重點材料,要詳寫;與中心關系不大,只起補充說明作用的人與事,是次要材料,要略寫;
3、作用:只有詳略得當,濃淡相宜,才能使文章重點突出,主旨鮮明。
題型四:分析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1、常見表現手法
對比、烘托、襯托、比喻、擬人、鋪墊、伏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象征)、以物喻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聯想、想象、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首尾呼應
2、作用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夸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征,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含蓄地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鮮明突出了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先貶抑,再頌揚,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3、答題模式:表現手法+效果+表面內容+深層內容
示例:采用“……”的表現手法,……描寫了“……”,表現了“……”
開放題
題型一:結合個人體驗,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
題型二:聯系生活實際,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提出獨到的見解;
題型三:結合個人經歷,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答題模式:“我認為……,因為……,比如……,所以……”
首先,“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接著,“因為……”,來簡要闡述自己的理由;其次,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聯系自己的經歷、體驗或現實生活,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用比喻說理或正反說理亦可);最后,“所以”得出自己的結論。
總之,要做到觀點鮮明之感,條理清楚,論證有力。舉例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
題型四:聯系實際,對文中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
題型五:發揮聯想、想象,補寫有關內容;
方法指津:補寫內容一定密切聯系語言環境,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如果補充的是心理描寫,一定要用第一人稱。
題型六:對文中美點進行賞析
1、方法指津:可從內容、主旨、語言、結構、手法這五個方面進行賞析。
2、語言特色詞庫
形象生動、細致傳神、樸實無華、樸素自然、文辭暢達、清新優美、簡潔凝練、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明快、感染力強、委婉含蓄、飄逸靈動;深邃雋永、清新明麗、耐人尋味、文筆凝練、搖曳多姿、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發人深思
閱讀方法歸納
1、要整體把握文章。快速通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理解文章主旨(情與理),梳清文章結構。
2、要細心研讀題目,抓住題目的重要詞語,如“簡要”“概括”“主要”“分別”“結合上下文”“結合文章分析”“根據文章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聯系自己生活體驗”使思考有的放矢。
3、要重新回讀文章,尤其是文中的重要句段,把握其中的關鍵段、關鍵句、關鍵詞。
3、要緊扣文本,既要關注與題目有關的段、句、詞,也要注意聯系上下文。
4、要有開闊的思維,除緊扣文本之外,還要聯系文中的作者、讀者、主旨、結構等角度來思考問題。
5、要根據分值的多少和橫線的長短,有序地組織語言,規范答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