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2 09:43:25
(3)諷刺手法: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4)欲揚先抑和先揚后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7)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8)文章開篇的常見寫作手法有:
①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②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③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④或是采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⑤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⑥開門見山。
⑦倒敘開頭
(9)文章末尾的常見寫作手法有:
①抒情議論結尾,畫龍點睛,點明主旨。(又稱卒章顯志)
②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③戛然而止,發人深省
④照應開頭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表達某種情感或觀點。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強語勢,便于表達強烈的感情。議論文中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表達強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發人深思。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
結合語境分析結合內容分析語意的變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從修辭、語氣、句式、感情色彩、語體色彩、語言風格等方面分析表達效果。
句式:
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不能換,“××”用一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如果換成“××”,就沒有這種效果了,所以不能換。
15.文章用典的賞析
一是豐富文章主題,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三是言簡意豐。
16.句子或語段的作用?
一般說出三條。
①內容上:
首段和尾段:字面義和象征義。
點明主旨、升華主題、畫龍點睛、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語面的象征義、喻指義,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有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補充說明。
②結構上:
在文章開頭: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間: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為后文作鋪墊;埋下伏筆;
在文章結尾:總結上文、照應開頭、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
③表達效果上: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④從寫作手法上:開篇點題、為后文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襯托、渲染、呼應、照應、對比、象征、先抑后揚等。
17.表達方式?
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問記敘文中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①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
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敘、融情于議、借物抒情、借夢抒情等
②記敘文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義,以深化主題。段與段之間的議論,能起到承上啟下和突出中心的妙用。
③說明是為了簡要地解說事物,闡明事理,使所敘之人、事、物更清楚。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