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態變化
第一節 溫度計
溫度:我們把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
l 常見的溫度計: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和寒暑表(見下圖)。
l 溫度計內液體:酒精、水銀或煤油。
l 溫度計的使用:首先要看清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如果使用溫度計時超過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脹破;② 測不出溫度。
l 在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正確的方法如下:(1) 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2) 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物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3)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l 讀數時視線不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見右上圖)。
攝氏度:“℃”表示攝氏溫度。在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沸水的溫度是100℃。0℃和100℃之間有100個等份,每個等份代表1攝氏度。
體溫計:體溫計用于測量人體溫度。
第二節 熔化和凝固
1. 物態變化:物質從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變化叫做物態變化。
2. 物質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3. 熔化和凝固的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4. 固體分為兩類:晶體和非晶體。
l 晶體: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這類固體有確定的熔化溫度(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晶體形成時也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這個溫度叫做凝固點。海波、冰、金屬、萘、鹽等物質是晶體。
l 非晶體: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吸熱,溫度就不斷地上升,這類固體沒有確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松香、玻璃、瀝青、蠟等物質是非晶體。
l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是否有確定的熔點。
l 物質熔化和凝固時的溫度變化曲線:
l 對曲線(1)的分析:AB段——吸熱、溫度升高,物質為固態;BC段(熔化過程)——吸熱、溫度不變,物質狀態為固液共存。CD段——吸熱、溫度升高,物質為液態。
l 對曲線(3)的分析:EF段——放熱、溫度降低,物質為液態;FG段(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物質狀態為固液共存。GH段——放熱、溫度降低,物質為固態。
5. 探究實驗: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見右下圖)【實驗器材】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盛水的燒杯、試管(裝有蠟或海波)、溫度計、攪拌器、秒表、(火柴)。【設計實驗】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40℃左右時開始,每隔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實驗表格】
【圖象】見上4.“物質熔化的溫度變化曲線”,甲圖為海波,乙圖為石蠟。圖象需要標明溫度。【注意事項】
l 石棉網的作用:均勻熱量。
l 攪拌器的作用:使物質均勻受熱。
l 圖表的作用:將規律反映在圖上,便于總結。
l 圖中應用的是水浴加熱法,目的是為了使海波(蠟)均勻受熱。
6. 晶體熔化的特點:不斷吸熱,但溫度不變。晶體熔化的條件:① 溫度達到熔點; ② 繼續吸熱。
7. 非晶體熔化的特點:吸熱,溫度不斷升高。
8. 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的實例:
l 利用熔化吸熱:用冰保鮮、冷敷給病人降溫;吃雪糕解暑。
l 防止熔化吸熱:雪熔化吸熱,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l 利用凝固放熱:冬天在菜窖中放幾桶水。
l 凝固放熱的壞處:澆注鋼鐵時(或馬路上剛鋪的瀝青),凝固放熱,產生的高溫傷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