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7-14 18:58:11
各市(縣)區教育局,無錫經濟開發區社會事業局,各有關直屬院校、事業單位,市屬各有關民辦學校:
現將《2020年無錫市區高級中等學校招生工作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2020年無錫市區高級中等學校招生工作意見
無錫市教育局
2020年6月15日
附件
2020年無錫市區高級中等學校招生工作意見
為規范有序做好2020年無錫市區高級中等學校招生工作,促進高中階段教育優質特色發展,根據國家和省、市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規范招生考試和學校辦學行為等文件精神,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圍繞深化教育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和推進教育現代化工作目標,堅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優化完善中招制度,嚴格規范招生秩序,使高級中等學校招生工作有利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利于高中階段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更好地促進創新人才培養和學校特色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受教育需求。
二、招生計劃和范圍
1 .市區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計劃由市教育局根據教育需求和招生學校實際辦學能力研究確定,并向社會公布。所有高中階段學校都必須按照計劃招生,不得超計劃招生,更不得無計劃招生。各校招生計劃一經確定公布,不得隨意增減。
2.市一中、輔仁高中、梅村高中、天一中學、錫山高中、太湖高中6所熱門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包括自主招生計劃、指標分配計劃和統招計劃等。
3.熱門普通高中繼續根據市教育局批準的自主招生工作方案實施自主招生;統招計劃的招生范圍為整個市區。
4.繼續實行熱門普通高中招生指標按比例分配到初中的做法。市一中、輔仁高中、梅村高中和太湖高中除自主招生和統招計劃外,其余招生指標全部分配到相關初中學校(不含錫山區、惠山區),指標分配數按各初中學校參加中考人數,參考各校規范辦學、素質教育情況和辦學水平并兼顧地域因素確定,在中考后適時予以公布。天一中學、錫山高中繼續在本區范圍內實行除自主招生和統招計劃外的招生指標全分配,指標分配辦法分別由錫山區、惠山區教育局確定。
5.除熱門普通高中外,其他普通高中、職業類學校統招計劃的招生范圍均為整個市區。
6.鼓勵支持四星級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舉辦科技、藝術、體育等特色班或招收科技、藝術、體育等特長生,由學校向市教育局提出申請,上報招生辦法、招生范圍、擇錄標準,承諾招生結果向社會公開,經批準后組織實施。
7.市一女中、大橋實驗學校、湖濱中學、外國語學校根據市教育局批準的完中直升工作方案,按確定的規模、標準和辦法實施2020屆初三畢業生免試直升高中工作。直升學生不參加全市統一文化科目考試,畢業考試由所在學校自行組織。上述四所學校的初三畢業生要求報考其他高中學校的不受限制,報考其他高中學校必須參加全市統一中考。
8.國際課程實驗班招生范圍為整個市區。太湖高中藝術班招生范圍為整個市區。市一女中可面向全市招生。
9.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聯合開展普職融通試點,由學校向市教育局提出申請并報送實施方案,經批準后組織實施。
三、學業水平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
1.各類學校招生均須以初中畢業生的學業水平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依據。學業水平評價分為學業考試和學業考查。學業考查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招生錄取的資格條件,凡報考三星級及以上普通高中、五年制高職、省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的考生,學業考查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必須全部達到合格等第。藝術素質測評成績達B等及以上方可報考四星級普通高中和四星級職業學校。學業考試成績為各校對具備相應資格的考生進行取舍的標準(實行自主招生和直升的學校,按批準的方案和本意見其他相關規定執行)。
2.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考查按《無錫市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修訂稿)》(錫教基〔2008〕24號)、《2020年無錫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錫教發〔2020〕26號)的規定執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必須以書面形式通知學生本人及家長,其中評價得A等第的學生名單要在校內公示一周。各區和市屬學校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考查結果,統一于6月30日前隨同考生電子檔案一并報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
3.學業水平考試的組織按《2020年無錫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錫教發〔2020〕26 號)、《2020年無錫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考試方案》(錫教發〔2020〕27號)和《關于做好2020年無錫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藝術素質測評工作的通知》(錫教發〔2020〕28號)執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由學校通知考生本人。如果考生對成績有疑問,學校可于指定日派專人持介紹信到市教育考試院申請核查。除個別報名考生外,其他考生單獨要求核查不予受理。核查工作由市教育考試院負責,核查僅限試題有無漏批和結分有無差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