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2年中考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大分享,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自學是解決學習成績問題唯一出路”
做個游戲,家長用筷子喂孩子吃一頓飯,直到他厭煩為止,他要吃咸的就給他吃淡的,要吃甜的就給他苦的。自學,就是要養成自己吃飯的能力(議:自學能力是終身受益的能力)。
2、學習是有規律的思維勞動,不是體力勞動(很多學生還寧做體力勞動呢,這是為什么呢?很多老師的教學使學生很苦的)與時間不成比例。例如王渙生,第一個網絡中學生,六年的中學課程有三年在病床上渡過,就這樣一個病魔纏身的中學生,06年高考528分,考入首都師范大學計算機系,可見自學能力的高低很關鍵。
問題:1)學習方法和基礎知識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異的根本原因。
2)被動學習是造成學生學習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議:被動做事是不能做好事情的從初中開始要求每天自學占40%以上。
3)學習盲目是中游學生最困惑的問題。尖子生與中等生根本差別是什么呢?基礎不差,主要是學習方法。尖子生就說:“小考之前小玩,大考之前大玩”。中等生考試前搞了考前突擊也沒考第一,原因是學習方法,基礎知識并沒有多大差別。
3、學習方法和基礎知識是學習成績的構成要素
學習成績下滑后,家長給孩子找個輔導班,短期內學習成績得到改善,實際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礎知識,而學習方法在輔導班是學不到的。輔導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致命的摧殘。議:輔導往往不是從學生長遠的發展來進行輔導的特別是初一年級,是方法教育的關鍵一年。孩子學習如蓋一棟樓,這棟樓第一層沒蓋好的話就會越蓋越歪。歪了就在以后的學生上會停滯不前甚至厭惡學習,在初一先忍住不上輔導班,實在不行再改正還來得及。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醫院不管不顧就給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錢,打最好的藥,很快感冒好了,可結果發現孩子的抵抗力沒有了。家長通過補習班補知識來補知識,可是丟了孩子能力的培養。
通過改正學習方法去改善基礎知識: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系數,得到認知策略:小學三年級和高二的認知相關系數0.82,初一與高二成績相關系數達0.90。也就是說:學生高二成績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預測的。看的就是學習習慣。一個學生在小學三年級的習慣教育時是否養成學習習慣,在初一方法教育時是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直接決定高二的學習成績。還發現,學生的學習成績25%變化有取決于非智力性因素:意志力是否堅強,是否喜歡學習,是否喜歡老師教的課等。
初中學生學習成績下滑原因:動機與興趣。如果孩子表現為,學習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差、懶惰、貪玩、應付作業,那么他的學習成績下滑原因就是動機和興趣的原因。動機和興趣的原因輔導班是糾正不了的,只有家長能解決。如果是這類原因就不要上輔導班。
高中學習下滑原因:學習方法和基礎的原因。表現為:學習刻苦,題海戰,學習力不從心,學習無計劃。有好多高中生,由于初中基礎沒學好,高中想學學不動。
性格與學習成績的關系:小學時外傾向的孩子成績好,初中生性格影響比較模糊。一般內傾向的男生和外傾向的女生會成為尖子生。
初一年級,高一年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對中高考成績起決定性作用,初一年級是方法教育的第一步。議:方法教育要早些!很關鍵,一定要走好。而性格因素不是直接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