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4-01 21:09:46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
【要點歸納】
一、民族關系發展與變化
1.秦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時期
(1)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①北方:命蒙恬反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匈奴進攻。
②南方:派兵統一東南、嶺南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修筑靈渠(運河)。
(2)漢朝:
①漢武帝時對匈奴進行大規模的反擊,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取得漠北戰役勝利,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
②前138年和前119年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對西域的了解和交往。
西漢設置西域都護,新疆歸屬中央管轄。
③公元前60年(漢宣帝在位)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今天新疆地區從那時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公元前1世紀,漢元帝把宮女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2.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
(1)東漢末年以來,五胡內遷,黃河流域民族融合成為歷史趨勢。
(2)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進行改革: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政策。
3.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時期
(1)唐朝特別是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2)唐與吐蕃(今天藏族祖先)和親,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雙方“和同為一家”。
4.宋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時期
(1)民族政權并列:遼、西夏、金與北宋并列,西夏、金、元與南宋并列。
(2)各民族政權間的關系
①遼與北宋戰后議和,簽訂澶淵之盟
②北宋與西夏戰后議和
③南宋與金的和戰:岳飛抗金,宋金和議(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為界,形成對峙局面)
(3)元朝時,蒙古、契丹、女真族南下中原,逐漸融合。一個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5.明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時期
(1)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①清初順治帝冊封達賴,康熙帝冊封班禪,形成冊封達賴和班禪的制度。
②1727年雍正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2)加強對新疆的管轄:
①乾隆帝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
②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整個新疆地區。
(3)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土爾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沖破沙俄阻撓,返回祖國,受到清政府妥善安置。
6.新中國民族政策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在籌建新中國時,中共就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這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少數民族地區得到迅速發展(西藏成為我國重要的牧區;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成為國家商品糧基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為我國第二大橡膠基地。)
二、新疆歷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容分裂
1.西漢時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區:
(1)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解與交往。
(2)西漢于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加強對新疆地區管轄,新疆正式隸屬中央管轄。
2.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先后設置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3.清朝時: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2)1878年,左宗棠收復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地區。
(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加強管轄。
4.新中國成立后,在新疆建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三、西藏歷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容分裂
1.唐朝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加強交往,雙方“和同為一家”。
2.元朝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
3.清朝時:確立冊封達賴、班禪制度。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達賴、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
4.新中國成立后: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民族實現大團結。
(2)“一五”期間,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1959年,西藏進行以土地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民主改革,20世紀60年代初,完成民主改革后,廢除了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主人,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四、臺灣問題
(一)臺灣歷來就是中國領土(注意臺灣名稱的變化)
1.三國時吳國派衛溫到達夷洲。
2.隋唐時臺灣稱為流求
3.元朝加強對琉球(臺灣)的管轄,臺灣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
4.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5.清朝時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鞏固了東南海防。
(二)臺灣與祖國大陸的三次分離與兩次回歸
1.1624年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2.1895年《馬關條約》臺灣被日本割占,1945年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3.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在美國支持下,繼續維持著一個所謂代表全中國的反共政府。自此臺灣陷入與大陸分離狀態之中。
(三)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及原則
1.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八字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2.在祖國統一問題上兩岸均應堅持的原則:一個中國原則
3.鄧小平關于祖國統一問題的偉大構想(四字構想):一國兩制
(四)海峽兩岸的關系發展
1.1987年,臺灣調整“三不”政策。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2.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3.1993年,汪辜會談,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4.1995年,江澤民的八項主張(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5.2000年,臺灣政局變化。中共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
五、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匈奴——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統一匈奴;
氐族——4世紀后期苻堅建立前秦,統一黃河流域;
鮮卑族——4世紀后期建立北魏政權,439年統一黃河流域。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融合。
契丹族——10世紀阿保機統一契丹;后遼奪取幽云十六州;后與北宋簽訂《澶淵之盟》
黨項族——11世紀元昊建立西夏;
女真族——12世紀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建金,先滅遼,后于1127年滅北宋
蒙古族——1205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滅掉南宋
女真族——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后金。遷都沈陽,改名盛京。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真題專練】
一、綜合題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古以來就重視與邊疆少數民族的交往與管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見下圖:
材料二見下圖:
材料三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形成割據分裂局面;第二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歷史創新能力培養》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指出圖一和圖二分別是哪個朝代的行政疆域圖?請你簡要說出判斷理由。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圖三中的封建王朝在處理邊疆少數民族關系時采取了什么政策?請舉一例史實說明。圖四中遼宋之間保持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面,這得益于哪一歷史事件?
(3)依據材料二、三,指出圖三與圖四分別屬于“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發展模式”的哪一種?
2.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民族問題關系重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遼、西夏、北宋形勢圖
材料二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種是中原政權覆滅,各邊疆地區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基本上會出現混亂局面。但在混亂中,各民族卻相互融合。第二種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于是各民族政權之間呈現相互并立之勢,形成割據分裂局面。但在割據中卻有不少交往,有統一的愿望、因素和趨勢。第三種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現統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狀況。——劉宗緒主編《歷史新知識創新能力培養》
(1)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一屬于“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發展模式”的哪一種模式?舉例說明這一時期的民族關系特點。
材料三
(2)請你任選臺灣、西藏其中一個地區,概括相關史實的歷史意義。
材料四: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 ——摘自中共十九大報告
(3)材料中所列多項制度,其中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由當地民族管理地方內部事務的是哪一制度?談談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積極作用。
【參考答案】
1.
(1)圖一:西漢;理由: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圖二:元朝;理由:元朝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西藏成為我國正式的行政區。(或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對全國進行有效管轄)
(2)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史實: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或金城公主嫁到吐蕃(或:唐朝“和同為一家”一課其它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實一例);歷史事件:澶淵之盟。
(3)圖三屬于第二種;圖四屬于第一種。
2.
(1)第二種。
三方勢均力敵,有不少交往,有統一的愿望、因素和趨勢。遼(契丹)、西夏(黨項)、北宋相互并立;遼(契丹)、西夏(黨項)學習漢族文化,創制文字和典章制度;宋遼和議、宋夏和議,相互進行貿易往來;……
(2)任選臺灣、西藏其中一個地區作答。
臺灣:維護了中國的主權,促進了臺灣的開發。
西藏: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促進了藏族的發展。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團結一切愛國力量,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社會和諧;深化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答出其中兩點,言之成理即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