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上整理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4-06-15 08:55:48
從教30多年,我越來越覺得,現在的學業對初中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就拿中考來說,考試形式一直在變革之中,陸續增加了體育、理化實驗操作考試、英語聽說測試等內容,希望考察學生知識積累之外的綜合素養和能力。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學生綜合素養越來越好,孩子們積累的知識和常識,有時候甚至比老師還多。
如今,社會上還流傳這樣一種說法,稱“中考甚至比高考挑戰更大”。這種說法,也有一些道理。要知道,初三學生本身就處于青春期,看似個子高高的,但身體、心理各方面的發育并沒有完全成熟。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安排好學習和復習的節奏——對一名只有十五歲左右的孩子而言,并不是易事。這種掌控的難度,甚至超越了高三考生。此時,家長的理解和陪伴就顯得十分重要。
初中學段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尤其知道家庭對于孩子的重要性。以我們學校為例,進入初三以來,學校圍繞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初三這段特別的時光,召開了三次家長會。我們特別強調“晚餐文化”,學校鼓勵家長再忙也要陪伴孩子吃一頓晚飯,因為晚飯時光是家長和學生分別忙碌了一天后最放松的時間,也是親子之間交流、談話最自然的時間。尤其當孩子處于一個人生的關口時,家長可以自然地在餐桌上講一講自己的中考、高考故事,講講自己在面臨重要選擇時是如何思考的等等,引導孩子樹立信心,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做一些長遠規劃。
所謂“家有考生,各盡所能”,孩子在考場上戰勝試題,家長則要做孩子最堅強的后盾。中考很重要,但也沒那么重要。家長要關心孩子,但不要太關注;要送祝福,但不要給壓力。父母真正要做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疲憊時,給他們減減壓;孩子煩躁時,給他們寬寬心;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他們鼓鼓勁……孩子每一個成長的瞬間,父母都用心地陪他們走過,必將收獲一個美好的未來。
中考之后的選擇,要有“預見未來”的規劃
胡杰(上海市進才中學校長)
■絕大部分學生并不會因為中考失利,就此陷入人生的“滑鐵盧”。畢竟,孩子未來的求學路、人生路還很長,有很多不確定性,有很多機遇在等待他們
中考的選擇,是十四五歲的少年在自主意識、獨立意識初步形成后的一次人生初選擇。
又到一年中考時。今年,我想跟考生和家長聊聊“選擇”。
中考的選擇,是十四五歲的少年在自主意識、獨立意識初步形成后的一次人生初選擇。
中考之后的路怎么走?確實,如果選好了,他們可能會順利地走完高中、進入大學,甚至會成為孩子一生“開掛”的起步;但即便沒選好,走上一段彎路、經歷一點波折,絕大部分學生并不會因為中考失利,就此陷入人生的“滑鐵盧”。畢竟,孩子未來的求學路、人生路還很長,有很多不確定性,也有很多機遇在等待他們。所以,中考之于孩子一生的影響,其實沒這么大。
很多家長和考生可能已經意識到,當下,選擇的能力,越來越重要。從基礎教育階段選擇就讀的學校,到中考時填報心儀的高中,再到讀高中后選擇高考加試科目,進大學后選擇專業以及未來選擇就業方向、工作崗位……我們的一生,似乎都在不停地作出選擇。有人甚至說,學得好不如選擇得好。選擇,有時候確實會改變人們前進的方向。
對于初三考生而言,中考之后,究竟該做出怎樣的選擇,結合這些年的任教經驗,這里給大家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眼光放長遠,要有“預見未來”的規劃。升學關乎個人成長,但要看到,個人的成長一定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聯系,故而我們在作出選擇之前,要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考量。將來選什么專業,從事何種職業,也應該是從中考就需要考慮的問題。進入高中后,就要面臨高考“小三門”科目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會影響到未來大學攻讀的專業。從近期教育部和高校發布的消息來看,高校理工農醫等專業的招生比例有所提高,未來就業的適應性會比較有優勢。
中考后,考生可以根據各自的學情和興趣愛好,選擇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或者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上海還在打造特色普通高中,總體來看,現在留給考生的選擇很多元。
二是做適切的選擇,不一定追逐“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并非一定要考入所謂的“四校八大”才算成功。對一部分學生而言,與其瞄準所謂的“頭部學校”,不如選擇一所更適切個人發展的學校。
考生在填報中考志愿時,當然可以把目標設定得高一點,報考那種自己“跳一跳夠得著的”高中。而且,由于上海中招實行名額分配到校和名額分配到區政策,政策紅利的釋放也可以幫助一些考生達成目標。但要提醒的是,即便有的考生在中考時“撿漏”成功,心里也要清楚:去了一個與自己學習水平差距較大的學校,今后必須要加倍努力才行。相比之下,選個自己合適的學校,將來報考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氛圍友好的學校,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三是要遵從內心。孩子初中畢業時,自我意識已形成,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此時,父母要在理性分析、民主協商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面對升學選擇題,填好志愿表,規劃孩子未來的發展之路。畢竟,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而且要提醒家長的是,從近幾年大學專業冷熱的切換程度來看,高中畢業生的選擇不再像過去那樣高度集中在金融、計算機等幾個熱門專業,更多的人會從興趣出發,關注一些小眾專業。步入人工智能時代,不同行業之間的沉浮變化只在瞬間,我們無法預判未來哪些行業一定“長紅”,所以在孩子求學這件事上,應該懂得放手,選擇自己所愛,才是最好的職業。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