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南省教育廳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4-11 08:08:31
四
招生錄取工作
(一)招生計劃
1.各市縣要加強學齡人口變化監測,綜合考慮本地初中畢業生數量、未來一段時間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提升目標以及高中階段教育總體資源、學校辦學實際等因素,科學編制招生計劃,經省教育廳核定后向社會公布。
2.根據我省“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特點,省教育廳根據普通高中學位資源不足市縣的申請,統籌調配省域內學位資源。與此同時,普通高中學位資源不足的市縣要從生源規模實際出發,盡快新建或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充分挖掘本地普通高中學位資源,擴大供給,滿足當地學生就讀普通高中的需求。
3.各市縣的“省一級學校”和其他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計劃占本校除自主招生等以外的招生計劃的比例不得低于50%。“指標到校”計劃分配范圍為各市縣轄區內所有初中學校(包括民辦初中學校、省屬中學的初中部),要向農村初中學校傾斜,并逐步向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傾斜,要確保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就讀的合法權益。
4.省屬中學分配到學校所在地市縣的招生計劃,其用于“指標到校”的比例不低于50%。該“指標到校”計劃由學校所在地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納入該市縣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計劃中合理分配,分配方案報省教育廳核準后實施。
5.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比例原則上不得超過學校總招生計劃(不含中外合作辦學實驗班招生計劃)的10%,其中藝術、體育特長生招生規模控制在總招生計劃的6%以內。自主招生計劃要面向有創新潛質、學科專長、體育或藝術特長的初中畢業生。
6.對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人籍分離、空掛學籍等學籍管理混亂問題和在上一年招生工作中存在違規招生行為的普通高中學校,將作出核減其招生計劃等處理。
(二)招生范圍
1.經省教育廳批準的公辦普通高中學校實驗班、中外合作辦學實驗班、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公費生可面向全省招生。市縣所屬公辦普通高中學校只在屬地范圍內招生。除公費生外,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其他計劃原則上在審批地招生,如在審批地生源不足(招生計劃未錄滿),經學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可由省中招辦在錄取階段跨市縣統籌調劑安排招生計劃,并嚴格限制跨市縣招生比例。
2.進一步提高省屬中學統招計劃面向學校所在地市縣招生的比例,面向全省招生的統招計劃主要用于傾斜支持普通高中學位緊缺的市縣、少數民族市縣、教育基礎薄弱市縣,統招計劃分配由省教育廳根據上述原則制定分配方案。海南省國興中學作為省屬民族中學,其招生范圍和政策保持不變。
3.全省普通高中學校除國際班招生計劃外,招收對象均為在我省(面向全省招生的計劃)或該市縣(面向本市縣招生的計劃)初中學校八、九年級有學籍且就讀滿兩年的考生。
4.省屬中學分配到市縣的統招計劃,招收對象為具有該市縣戶籍并在該市縣初中學校八、九年級有學籍且就讀滿兩年的應屆生,或非該市縣戶籍但在該市縣初中學校有三年學籍且就讀滿三年的應屆生。
5.現役軍人子女和高層次人才子女滿足以下兩項條件的納入全省普通高中學校統招計劃招生范圍:
(1)具有我省戶籍,在我省九年級有學籍且就讀滿一年。
(2)其法定監護人屬駐瓊部隊現役軍人,或為全職引進在我省各類用人單位工作且聘期5年以上,并按規定參加我省從業人員各項社會保險一年以上,被我省認定為E類及以上層次的高層次人才。
6.學籍和就讀年限不符合本款上述第3、4、5項規定條件的考生,實行單列計劃錄取。
7.學籍與戶籍不一致的考生,若選擇以戶籍地報考,報考戶籍地的普通高中按學籍和就讀年限情況享受戶籍地考生相應待遇。
(三)錄取依據和管理
1.各考試學科等級、原始分總分以及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是高中階段學校錄取新生的主要依據。投檔總分為原始分總分和優惠照顧加分之和。在高中階段學校錄取時,投檔原則上按招生計劃數的1:1比例執行,各考試學科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總等級作為門檻,在其達到規定要求后,比較投檔總分。若投檔總分相同,則比較綜合素質評價總等級,若仍相同,則按以下順序進行比較擇優錄取:①比較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原始分總分;②比較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體育與健康五科原始分總分;③比較生物、地理兩科原始分總分;④依次比較語文、數學、英語單科原始分。
2.招生錄取工作按管理權限實行分級負責制。省中招辦負責省屬學校和各類學校面向全省招生的錄審工作,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市縣所屬學校面向本市縣招生的錄審工作。
(四)錄取批次
中招錄取設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共四個批次。
提前批:瓊臺師范學院公辦鄉鎮幼兒園定向公費培養生班;海南中學、海南省國興中學和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少數民族特招班;普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實驗班;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舉辦的公辦高中學校實驗班。
第一批:“省一級學校”、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公費生計劃。
第二批:市縣優質普通高中學校、海南省農墾加來高級中學、經申請獲批的“省一級學校”(部分招生計劃);民辦普通高中學校非公費生計劃。
第三批:有五年一貫制招生計劃的高等學校、中高職“3+2”連讀及中高職“3+2”分段培養試點班;一般公辦普通高中學校、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含第二批次未錄取完的剩余計劃)。
(五)志愿填報
實行考后知分、知排位填報志愿。在中考分數和排位公布后、錄取工作開始前,考生可一次性填報所有批次學校志愿。
提前批:設1個志愿,其中少數民族特招班實行平行志愿招生,可同時填報。
第一批:分別設1個自主招生志愿、1個統招生志愿、2個指標到校平行志愿,依次投檔錄取。本批次統招生錄取后,未被錄取的考生可以修改本批次指標到校志愿以及第二、三批次學校志愿。
第二批:分別設1個自主招生志愿、3個統招生平行志愿、1個指標到校志愿,依次投檔錄取。本批次錄取后,未被錄取的考生可以修改第三批次學校志愿。
第三批:分別設1個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志愿、12個普通高中統招生、高等學校五年一貫制和中高職“3+2”試點班平行志愿,依次投檔錄取,其中最多可以填報6個普通高中統招生平行志愿。
志愿填報的具體方式、規則和時間安排以省考試局發布的通知為準。
(六)普通高中招生錄取
1.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堅持綜合評價、擇優錄取、“公民同招”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2.普通高中學校只錄取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上的考生。其中,“省一級學校”(不含自主招生計劃)和經省教育廳批準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學校實驗班,只錄取各考試學科成績均達到C等及以上、綜合素質評價總等級達到B等及以上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其他普通高中學校錄取時,對考試學科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總等級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確定。如“省一級學校”在錄取時出現招生計劃剩余的情況,經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申請并報省中招辦批準可以適當降低考試學科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總等級的要求,確保學校在錄取所屬批次完成全部招生計劃。
3.“指標到校”計劃招錄對象為填報了招生學校志愿,且初中階段均在其初中畢業學校就讀,并參加中考的應屆初中畢業生,戶籍不限。
各學校指標到校生的錄取工作在其統招計劃錄取結束后進行,“指標到校”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不高于錄取學校統招生錄取分數線的90%。若某初中學校已分配招生指標但沒有考生上線或上線考生不足,剩余的指標將予以收回,用于按普通高中招錄原則,統一招錄本市縣區域內符合“指標到校”招錄對象要求的上線考生,錄滿為止。
4.普通高中學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和基礎條件,認真研究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明確招生方向、招生范圍、招生計劃、招生辦法、招生程序和監督方式等,經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省中招辦備案。招生學校要主動公開經報備的自主招生方案。公辦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范圍原則上應與統招范圍一致,民辦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范圍為審批地市縣。自主招生考試在中考前進行。基于中考成績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等開展的自主招生錄取在中考結束后進行。各普通高中學校要嚴格按照所公布的招生辦法和程序組織招生,并在所屬教育行政部門的門戶網站上公示錄取名單。
參加了學校自主招生考試并經公示合格入圍的考生視為填報了該校自主招生志愿,由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將名單報省中招辦備案,在該校所屬錄取批次中,按普通高中招錄規則先于統招生投檔錄取。
自主招生設最低控制分數線,其中體育特長生和藝術特長生最低控制分數線為不低于中考滿分的30%,其他自主招生類型最低控制分數線為不低于中考滿分的60%,學校可在省定標準基礎上提高最低控制分數線要求,并在自主招生方案中予以明確。除藝術、體育特長生外,各類藝術、體育特色班招生納入統招范圍,考生中考成績不得低于普通高中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經省教育廳批準有培養藝術、體育專業人才任務的學校在錄取藝術、體育特長生時,經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并報省中招辦批準,可適當放寬最低控制分數線限制。
5.有2所以上“省一級學校”的市縣,本地教育行政部門可向省中招辦申請將其中某所“省一級學校”部分計劃放在第二批次錄取,不同批次錄取計劃比例,由市縣自主決定,但須在考試前公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