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10 21:35:35
(一)富強與創新篇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是我國的執政黨,在我國黨領導一切。
2、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華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4、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5、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6、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改革開放的標志。
7、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8、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9、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10、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強大動力。
11、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12、改革開放極大的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
1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主要原因: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③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⑤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14、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15、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6、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17、我國現階段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總體小康。
18、我國的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19、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一項重要要求。
20、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1、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22、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23、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24、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5、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26、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27、改革創新精神的內涵: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
28、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29、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30、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31、創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32、創新讓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
33、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34、創新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
35、科技創新能力已經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36、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導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37、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
38、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
39、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
40、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
41、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落實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大力弘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
42、企業是創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
43、中學生如何培養創新能力:(1)思想上: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②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③增強社會責任感。(2)行動上:①培養興趣和好奇心,拓寬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②敢于質疑,善于質疑;③從身邊小事做起,善于動手實踐,積極參加科技小制作、小發明活動;④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44、科技成就: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45、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46、創新的時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創造、保護創新。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