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全國站 作者:jasminee 2016-10-31 09:13:01
上課管理習慣
上課時間占學習活動總時間的80%以上。一節課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45分鐘,如果把每節課45分鐘累積起來,這將是很驚人的數字。如果孩子輕視上課聽講,那他們就要在課下浪費更多的時間,長期累積下來,就是跑步前進也趕不上老師的進度。
如果把每一節課的45分鐘都充分利用起來,那么學習效率就能成倍地提高,從而產生驚人的學習力。
課前預習必不可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課堂45分鐘產生驚人的效果,那么課前的預習是必不可少的。
每節課前,孩子要用五到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課本,了解本課大概講的是什么內容。重點預習課本上的公式定理或者黑體字的內容,這些都是本科知識的精華,加以理解。還要提前看一看課后習題并嘗試自己去做,記錄做題遇到的問題。
因為有了充分預習的鋪墊,孩子心中就已經有了重點和非重點之分。在上課的時候就要緊跟重點,尤其是在預習中不懂的內容。
不要鉆“牛角尖”
課堂上,孩子要始終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如果聽課時某個問題沒有弄懂,出現了“卡殼”現象,不要急躁,不要自己在課堂上一味地鉆這個“牛角尖”,而要先把問題記下來留待質疑或課后去解決,要接著往下聽講。
假如一個問題沒聽懂就一個勁地想,老師是不會因為你在思考這個問題而停止講課,等你從“牛角尖”中醒悟過來,聽課的連續性已被破壞,思路也接不上了,老師后面講的問題你就可能聽不全、聽不懂,甚至會影響整個聽課的效果。
作業管理習慣
對于學霸們來說,他們從來不應付作業,隨便寫寫急于完成任務,他們更注重作業的成效。他們把作業當作是自己復習和自我檢測的方法去認真做,在這個過程中深入復習鞏固知識的效果。
家長不要盯著孩子做作業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做錯了或是字寫得不好看了,一邊幫著孩子涂擦,一邊批評、指責孩子。
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做作業的的興趣和成效是很難提高的。家長再怎么說教,他都無法聽進去,也改不過來。
孩子做作業時,家長需要做的是了解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后讓孩子獨立自主去做,我們不要打擾他。等孩子做完了,我們再幫助他們檢查。
注重實效和分析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三心二意,玩玩橡皮,削削鉛筆,做作業拖拖拉拉,把做作業當成一種應付。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一些小事上意識到時間觀念,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洗腳要幾分鐘,起床要幾分鐘,洗刷要幾分鐘,然后慢慢過渡到學習上,做一道題需要幾分鐘等。
家長還可以用定“時”任務來培養孩子的專注精神。譬如,跟孩子約定好,什么時間內做完,做完才可以進行一件放松、愉快的事情。如此,孩子的心思會集中起來。孩子會為了完成這項任務而努力,因為準時完成,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延時完成,自己將損失娛樂時間。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注重實效的習慣,在規定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作業。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