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10-17 13:22:21
南雅曾老師:
隨著2018年長沙市中考語文考試的結束,萬人關注的中考作文題也見諸網絡?芍^一石激起千層浪,今年長沙市的中考作文題激起了軒然大波:家長熱議、教師爭論。
27.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同學在討論“寫作要不要說真話,抒真情”的問題,一位同學說:“寫作應該說真話,抒真情,因為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動人。”另一位同學說:“可我們的經歷太簡單,從學校到家庭,兩點一線,如果總是說真話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寫不出新意。”還有一位同學說:“我寫作的時候就經常虛構,虛構出來的文章,有時候得分也蠻高的。”
對這個問題,你有怎樣的體會或思考?請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表議論;②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襲,字數不少于600字。
這是一個向高考命題靠攏的“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其反宿構反套作的用意是很明顯的。從這個角度說,它是一個不錯的作文題,可是為什么網上有許多紛爭?甚至有不少語文老師質疑呢?我個人認為這個作文題有優點,但也有一些值得爭議的地方。
一、審題不難表達難
這個作文題的審題不難。“對這個問題,你有怎樣的體會或思考?請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這是“任務”。“這個問題”指的是材料中的“寫作要不要說真話,抒真情”的問題。我想,命題者的用意應該是讓學生就這個問題“發表議論”或者“寫自己的經歷、感受”,或者“講述身邊的故事”。題目的意思很明確,不隱晦,也不抽象。
但這不是一道簡答題,也不是一道只需要說上一分鐘的口語考查題,甚至也不是一道只需寫150-200字的小作文題,而是一道大作文,學生要寫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個人覺得不容易。
首先來分析一下學生的立意可以有哪些。我認為,如果嚴格按照題目的意思,不外乎三種:
、賹懽魑囊f真話,抒真情;
②寫作可以虛構;
③寫作既可以說真話、抒真情,也可以虛構。
無論哪一種立意,要讓學生發表議論,從理論上闡釋,我認為是對學生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因為這涉及到寫作的理論,是大學中文系學生學習的內容,是中學語文老師思考的問題,是文學家、文學理論家研究的問題,讓初中生來議論這個話題,這任務太難。
當然,學生還可以去寫記敘文,“寫自己的經歷、感受”或者“講述身邊的故事”。那么學生該如何在一篇記敘文中體現以上的觀點(主旨)呢?我設想了一下,估計學生會寫出諸如“自己虛構作文,被老師批評”“自己從生活中找到素材,說真話抒真情,得到肯定”此類的內容,以此來揭示“作文要說真話、抒真情”的主旨(可是,請原諒我的懷疑:這樣的文章本身是不是真的在“說真話”呢?恐怕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有沒有學生會寫到自己虛構作文的經歷,來表達上述立意中的第二種呢?我覺得受中學寫作教學的主流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學生不會這樣寫。至于第三種立意,學生要用自己的經歷或他人的故事來揭示,就更難了。
綜上,我認為,這個作文題雖然審題不存在難度,但審題之后的表達,對于初中生來說,真的不容易。
二、材料所隱含的觀點存在爭議
這個作文題的材料是一群同學在討論“寫作要不要說真話,抒真情”的問題。材料中列舉了三位同學的話。第一位同學說:“寫作應該說真話,抒真情,因為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動人。”還有一位同學說:“我寫作的時候就經常虛構,虛構出來的文章,有時候得分也蠻高的。”
從材料的字面上來看,材料中第一位同學的觀點與第三位同學的做法是對立的,如果贊同第一位同學的觀點(這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的主導思想),那么就要否定第三位同學的做法,因為他并不是“說真話,抒真情”?墒,文學理論告訴我們,文學創作是不排斥“虛構”的,甚至有理論家認為“虛構才是文學的本質”。古今中外數不勝數的文學名著也無聲地宣告著“虛構”的藝術魅力。那么,為什么中學生寫作就一定不能虛構呢?虛構寫作就是做人的不誠實嗎?那么吳承恩豈不是大大的騙子?中學生寫作可以倡導“說真話、抒真情”,但不能將“虛構”逐出中學生寫作的領地。
我認為,回答“寫作要不要說真話,抒真情”這個問題,正確的觀點應當是“寫作既可以說真話、抒真情,也可以虛構”。不知這是否符合命題者的想法。如果命題者也承認中學生寫作有虛構的權力,那么材料中的問題表述可以修改為“在寫作中,說真話抒真情和虛構,你認為哪一種好?”
以上的分析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的,那就是:說真話抒真情與虛構是矛盾對立的。但是,我有限的寫理論知識告訴我,這兩者是可以不矛盾的。虛構的作品中完全可以融注作者的真情,《紅樓夢》是虛構的,可誰敢說其中流淌的情感不是作者的真情?至于“說真話”,關鍵是對“真”的理解,一是指生活的本來面目,即生活真實,二是指經過作家加工創造的、符合生活內在邏輯、能顯示社會生活本質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真實,即藝術真實。如果是將“真話”的“真”理解為藝術真實,那么,成功的虛構完全可以做到“說真話抒真情”,二者可以兼容。
可是,從作文材料來看,第一位同學表明觀點后,第二位同學提出反對,反對的理由是“經歷簡單”“總是說真話抒真情,可能千篇一律,沒有新意”?梢姴牧现袑W生的觀點中“說真話”的“真”指的是生活真實。
當然,缺乏寫作理論知識的學生如此理解是正常的。具備寫作理論知識的人對此就會產生爭議。一個隱含著爭議的觀點的題目讓不明就里的學生來談,真的合適嗎?
三、“思考”的范圍如何限定,不明確
“對這個問題,你有怎樣的體會或思考?”“體會”且不說,只說“思考”。“思考”的范圍有多寬?命題者的意圖是要求學生只就“寫作要不要說真話,抒真情”的問題作直接的正面的回答呢,還是允許學生由此及彼,發散思維,或者可以只從一個側面來給予間接的回答?語文教研群里對這一點爭論很多,許多對這個作文題做分析解讀的文章里也提出了許多寫作思路。
比如:
由寫作“說真話抒真情”聯想到“誠信做人”;
由第二位同學“經歷簡單”“寫不出新意”的說法,提出“要在簡單的生活中發現真情”;
從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美;
……
嚴格來說,以上的寫作內容并沒有很好地執行“任務”,沒有對提出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正面的回答;蚴锹撓氲锰h,或是只抓住了材料的某一部分,等等。但是這也可能是學生由此作文材料所引發的思考,也是對問題的間接回答。如何評判,需要明確。
誠然,如果允許學生不著邊際地發散開去,則考試作文防宿構、防套作的功能將被削弱。但基于本作文題直接正面的寫作實在“難為無米之炊”,那么,在緊張的考場上,學生們選擇“旁逸斜出”就在所難免。
總之,我認為2018年長沙市的中考作文題話題獨特,是反押題的杰作,且通過一個作文題引發語文老師對作文教學的關注與討論,引發學生對寫作的思考,對作文教學來說,是有益的。但對于今年參加中考的學生而言,要想寫好,實在不容易。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