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2-27 19:40:52
01首先,是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是興趣。著名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
只要有了興趣,學科就能學好。只要學生不把歷史學科當成“豆芽科”或“副科”的思維(有的家長,有的學生視政治、歷史、生物、地理視這些學科為“副科”),就能學習好。如果,學生認為語文、數學和英語最重要,其他學科是次要的,首先認識上就帶有偏見,那么就不容易學好。既然國家層面都在開設這些科目,說明哪個學科都重要。語數外是基礎學科,固然重要,但其他學科也同等重要。只是平時在學習時間的分配上孰多孰少的問題,語文、數學和外語要多分配時間,而政治歷史地生少分一些時間而已。各個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關聯的。學科之間可以相互補充。
02其次,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復習鞏固和認真作業
課堂上,要認真聽講,按教師的要求去完成,包括積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等;課后養成花幾分鐘時間消化當天講解的內容,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除了認真聽老師外,還要積極動腦筋,認真記筆記。
記筆記主要是記重點,知識記在對應的地方。
一支是紅色筆,一支是黑色筆
平時學習最好是準備兩支筆。。紅色筆勾劃課文重點(重點內容作記號、中心詞等)。
03第三,熟讀課文
歷史課文就像語文一樣,學生要把課文內容讀熟。提醒閱讀的時候要思考,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
04第四,學會制作歷史思維導圖
現在叫思維導圖,我們那時候叫知識框架圖。叫法不一樣,但做法差不多。通俗易懂地說,就是把每課的知識點一個一個地列出來,用一條線把它串起來,把零散知識點形成整體,這樣就不易忘記。就像一個個珠子用一條線連起來一樣。這個可以平時學完一單元就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在期末復習時完成。
自己學會歸類總結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方法
另外,。即把同一個歷史類別的歷史進行歸類。比如中國古史涌現出了哪些杰出的科學家,列出他們的具體成就是什么?中國古代史上的文化(文學、建筑、醫學、史學、藝術、科技等)成就有哪些?
05第五,學會做歷史年代尺
做歷史年代尺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按時間年代順序把歷史事件(課本上學過的)一個一個標注出來,可以橫向和縱向地把中國和世界的進行編寫。
06第六,弄清楚常見的歷史概念
歷史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有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國家情懷等五個方面。以下這幾個常見的概念要搞清楚。
1.時空觀念
,就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學生學會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考察歷史。學會運用歷史地圖說歷史就是時空觀念的考查。
2.史料實證,就
是指對獲取的歷史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
3.歷史解釋,
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
4.歷史事實,
就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不帶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問題;
5.歷史敘述,
就是指過去的事件或人物的客觀事實的記錄或表述
6.歷史評價,
就是指從某個角度對歷史上的人或者事情進行評價,必須有鮮明的立場,比如是從唯心主義,或者唯物主義。具有相當的主觀性。
7.歷史結論
,就是人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做出的一種主觀性總結性認識。
最直白的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歷史解釋是按照自己理解來解讀事件;歷史敘述是平鋪直敘;歷史觀點是對一個事件的看法;歷史結論是經過論述后得出的結論。
當然,課文中還有一些特定歷史專業屬語,也屬于歷史概念的范比如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等等。
07第六,學會穿越和思考
把自己放回到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設身處地思考。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怎樣加強國家在政治上、經濟上和交通管理,具體辦法是什么?
從現在的考試(中考)來看,不像我們當年那樣,死記硬背的東西沒有了,光靠死記硬背把歷史知識點記憶了,還是答不起題。學習歷史時需要動腦筋,學會運用歷史知識來解答問題。比如史料論證等。
當然,基礎的知識還是需要記憶的。理解記憶最好。
所以,只要對歷史學科有興趣了,或者說從認識上提高了,相信歷史成績會好起來。
08第七,做歷史練習題時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選擇題要快速抓住題干,采用篩選法等完成。
還有材料分析題和歷史論述題的答題,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很好地答題。
關于歷史答題的方法,歡迎前去我的百家網站閱讀相關文章和觀看視頻講解。
09第八,走出歷史課本學歷史
平時閱讀一些歷史書籍,觀看歷史電影,參觀歷史博物館等等,來增強歷史興趣,拓展視野。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歷史的方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