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3-07-27 16:58:47
1、鹽的概念:
由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化合物;或者能解離出金屬離子(或NH4+)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2、常見的鹽:
物 質(zhì) |
俗 稱 |
物理性質(zhì) |
用 途 |
氯化鈉 NaCl |
食 鹽 |
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 |
(1)作調(diào)味品(2)作防腐劑 (3)消除積雪(降低雪的熔點) (4)農(nóng)業(yè)上用NaCl溶液來選種 (5)制生理鹽水(0.9% NaCl溶液) Na+維持細(xì)胞內(nèi)外的水分分布,促進細(xì)胞內(nèi)外物質(zhì)交換Cl- 促生鹽酸、幫助消化,增進食欲 |
碳酸鈉 Na2CO3 |
純堿(因水溶液呈堿性)、蘇打 |
白色粉末狀固體,易溶于水 |
用于玻璃、造紙、紡織、洗滌、食品工業(yè)等 |
碳酸氫鈉 NaHCO3 |
小蘇打 |
白色晶體, 易溶于水 |
制糕點所用的發(fā)酵粉 醫(yī)療上,治療胃酸過多 |
碳酸鈣 CaCO3 |
石灰石、大理石 |
白色固體 難溶于水 |
建筑材料、補鈣劑 |
備注 |
1、粗鹽中由于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雜質(zhì),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 (無水氯化鈣可用作干燥劑) 2、碳酸鈉從溶液中析出時,會結(jié)合一定數(shù)目的水分子, 化學(xué)式為Na2CO3·10H2O。 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純凈物),俗稱天然堿、石堿、口堿。 風(fēng)化:常溫時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失去結(jié)晶水而變成粉末。(化學(xué)變化) Na2CO3·10H2O= Na2CO3+10H2O
3、2Na H CO3 NaHCO3+HCl===NaCl+ H2O+ CO2↑ |
3、粗鹽提純——去除不溶性雜質(zhì),得到的精鹽中還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可溶性雜質(zhì)。
(1)實驗步驟
:研磨、溶解、過濾、蒸發(fā)
(2)實驗儀器:
實驗步驟 |
實驗儀器 |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
研磨 |
研磨缽 |
/ |
溶解 |
燒杯、玻璃棒 |
加速溶解 |
過濾 |
鐵架臺(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 |
引流,防止液體濺出漏斗外 |
蒸發(fā) |
鐵架臺(帶鐵圈)蒸發(fā)皿、酒精燈、玻璃棒 |
使液體受熱均勻,防止液體飛濺 |
4、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的化學(xué)性質(zhì)
1)、碳酸鈣的化學(xué)性質(zhì):
①與酸的反應(yīng):2HCl + CaCO3= CaCl2+ H2O + CO2↑
②高溫分解:CaCO3CaO + CO2↑
2)、碳酸鈉的化學(xué)性質(zhì)
:(
①與酸的反應(yīng): 2HCl + Na2CO3= 2NaCl + H2O + CO2↑
②與堿溶液的反應(yīng);Ca(OH)2+ Na2CO3= CaCO3↓ + 2NaOH
3)、碳酸氫鈉的化學(xué)性質(zhì):與酸的反應(yīng);
HCl + NaHCO3= NaCl + H2O + CO2↑
檢驗溶液中存在CO32-的方法:
4)、
CO32-
⑴ 取樣少許與試管中,加入稀HCl,若有無色氣泡產(chǎn)生,然后將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存在
2HCl + CaCO3= CaCl2+ H2O + CO2↑
Ca(OH)2+ CO2==== CaCO3↓+ H2O
⑵ 加入石灰水或Ba(OH)2溶液,若溶液變渾濁,然后加入稀鹽酸渾濁消失,則存在CO32-Ca(OH)2+Na2CO3=CaCO3↓+2NaOH
2HCl +CaCO3= CaCl2+ H2O+CO2↑
CO32-
⑶ 加入CaCl2或Ca(NO3)2溶液,若液體變渾濁,則有存在
CaCl2+ Na2CO3= CaCO3↓+2NaCl
Ca(NO3)2+ Na2CO3= CaCO3↓+2Na(NO3)2
5、鹽的性質(zhì)
(1)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硝全可溶,碳酸鋇鈣銀不溶;
硫酸鋇和氯化銀,不溶水來不溶酸;
鎂鋁亞鐵和鐵銅,五堿均不溶于水;
氫氧化鈣硫酸鈣,微溶于水要記牢。
(2)鹽的化學(xué)性質(zhì)
鹽(可溶)+ 金屬1 → 金屬2 + 新鹽(金屬1比金屬2活潑,K、Ca、Na除外)
Fe + CuSO4== Cu + FeSO4 (“古代濕法煉銅”原理)
2Al + 3CuSO4= Al2(SO4)3+ 3Cu
Cu + 2AgNO3= Cu(NO3)2+ 2Ag
鹽 + 酸 → 新鹽 + 新酸(滿足復(fù)分解反應(yīng)的條件)
H2SO4+ BaCl2=BaSO4↓+ 2HCl(注BaSO4沉淀: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2HCl + Na2CO3= 2NaCl + CO2↑+ H2O
2HCl + CaCO3= CO2↑+ CaCl2+ H2O
HCl + NaHCO3= H2O + NaCl +CO2↑
HCl + AgNO3= HNO3+ AgCl↓ (注AgCl沉淀: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鹽 + 堿 → 新鹽 + 新堿(反應(yīng)物需都可溶,且滿足復(fù)分解反應(yīng)的條件)
反應(yīng)類型:復(fù)分解反應(yīng)
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現(xiàn)象:出現(xiàn)藍色沉淀
(注:CuSO4溶液:藍色 Cu(OH)2沉淀:藍色)
3NaOH + FeCl3= Fe(OH)3↓ + 3NaCl 現(xiàn)象: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
(注:FeCl3溶液:黃色 Fe(OH)3沉淀:紅褐色)
Ca(OH)2+ Na2CO3= CaCO3↓ + 2NaOH 現(xiàn)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鹽 + 鹽 → 兩種新鹽(反應(yīng)物需都可溶,且滿足復(fù)分解反應(yīng)的條件)
反應(yīng)類型:復(fù)分解反應(yīng)
NaCl + AgNO3= AgCl ↓+ NaNO3 現(xiàn)象:出現(xiàn)白色沉淀
Na2SO4+ BaCl2= BaSO4↓+ 2NaCl 現(xiàn)象:出現(xiàn)白色沉淀
6、復(fù)分解反應(yīng)
概念: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yīng)
特點:首尾相交換,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條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時,復(fù)分解反應(yīng)才可以發(fā)生.
反應(yīng)物:有酸酸必溶,無酸堿鹽溶
由于初中常見的酸是可溶性的,因此:
金屬氧化物 + 酸 → 鹽 + 水
這三種復(fù)分解反應(yīng)一定能發(fā)生
堿 + 酸 → 鹽 + 水
RHCO3/RCO3+ 酸 → 另一種鹽 + CO2+ H2O
7、常見離子共存與檢驗
若離子之間發(fā)生離子反應(yīng),離子間便不能在溶液共存:
(1)生成沉淀物:Cl-與Ag+、 Ba2+與SO42-、OH-與Cu2+、Fe3+
(2)生成氣體:OH-與NH4+ 、H+和CO32-
(3)生成水
此外要注意:題目要求的在酸性溶液還是堿性溶液、或者溶液是無色還是有色
常見的有色離子:
Fe3+黃色、Fe2+淺綠色、Cu2+藍色、MnO4-紫色
離子 |
加入試劑 |
主要實驗現(xiàn)象 |
H+ |
紫色石蕊試液、較活潑金屬 |
變紅色、有氫氣產(chǎn)生 |
OH- |
無色酚酞 |
變紅 |
Cl- |
硝酸銀溶液及稀硝酸 |
白色沉淀 |
SO42- |
硝酸鋇溶液及稀硝酸 |
白色沉淀 |
CO32- |
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
產(chǎn)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
Cu2+ |
NaOH溶液 |
藍色沉淀 |
Fe3+ |
NaOH溶液 |
紅褐色沉淀 |
NH4+ |
先加堿溶液,加熱,再用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試驗 |
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試紙變藍 |
8、除雜
遵循的原則:不增、不減、簡便、易分
物理方法:利用物質(zhì)的溶解性、磁性、沸點等物理性質(zhì)的差異分離
Eg:鐵粉和碳粉 BaSO4和NaOH粉末
化學(xué)方法:①化氣法:像混合物中加入某種試劑,使混合物中的雜質(zhì)變?yōu)闅怏w逸出
Eg:NaCl中混有少量Na2CO3雜質(zhì)
方法:加入HCl Na2CO3+HCl=NaCl+H2O+CO2↑
沉淀法:向混合物中加入某種試劑,使該試劑與雜質(zhì)放映轉(zhuǎn)化成沉淀,再經(jīng)過慮除掉沉淀,以除雜質(zhì)
Eg:NaCl中混有少量NaSO4雜質(zhì)
方法:加入BaCl,過濾除去雜質(zhì) NaSO4=BaSO4+NaCl
加熱高溫法:熱高溫混合物是雜質(zhì)變?yōu)闅怏w除去
Eg:CaO中混有CaCO3雜質(zhì)
方法:高溫加熱 CaCO3CaO + CO2↑
溶解法:向混合物中加入某種試劑,使雜質(zhì)與試劑反應(yīng)而被溶解掉,以除去雜質(zhì)
Eg:Cu中混有少量CuO雜質(zhì)
方法:加入稀HCl,再經(jīng)過過濾而除去 CuO+HCl=CuCl2+ H2O
置換法:向混合物中加入一種單質(zhì),是單質(zhì)與雜質(zhì)反應(yīng),而被除去
Eg:FeSO4中混有少量CuSO4雜質(zhì)
方法:向其加入足量的鐵粉 Fe+ CuSO4=Cu+FeSO4
吸收法:將氣體混合物通過洗氣裝置,雜質(zhì)被洗氣裝置的試劑吸收而除去
Eg:CO中混有少量CO2
方法: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足量的NaOH溶液的洗氣裝置 2NaOH+CO2=Na2CO3+H2O
9、化肥
農(nóng)家肥料:營養(yǎng)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價廉、能改良土壤結(jié)構(gòu)
化學(xué)肥料:(氮肥、鉀肥、磷肥)
氮肥
(1)、作用: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促葉)。
(2)、缺氮:葉黃
(3)、常用氮肥:
含N量 |
使用注意事項 |
|
NH4HCO3 17.7% |
易分解,施用時深埋 |
銨態(tài)氮肥防曬防潮,且均不能與堿性物質(zhì)(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
(NH4)2SO4 21.2% |
長期使用會使土壤酸化、板結(jié) |
|
NH4Cl 26.2% |
長期使用會使土壤酸化、板結(jié) |
|
CO(NH2)2 46.7% |
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有機物) |
|
NH3.H2O 15-18% |
加水稀釋后施用 |
不穩(wěn)定,易放出NH3↑ |
NaNO3 16.5% |
(4)、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將氮氣轉(zhuǎn)化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鉀肥 :
作用: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桿粗硬,抗倒伏(壯稈)。
缺鉀:葉尖發(fā)黃
KCl:比較常用
常用鉀肥 草木灰:農(nóng)村最常用鉀肥(主要成分為K2CO3), 呈堿性
K2SO4:長期使用會使土壤酸化、板結(jié)
磷肥:
作用:促進植物根系發(fā)達,穗粒增多,飽滿(催果),抗旱抗寒促進作物提早成熟
缺磷:生長遲緩,產(chǎn)量降低,根系不發(fā)達
常用磷肥 磷礦粉 Ca3(PO4)2
復(fù)合肥:
含N、P、K中的兩種或三種
KNO3
NH4H2PO4 不能與堿性物質(zhì)混合施用
(NH4) 2HPO4
氮、磷、鉀三種化肥的區(qū)別方法
氮 肥 |
鉀 肥 |
磷 肥 |
|||
看外觀 |
白 色 晶 體 |
灰白色粉末 |
|||
加 水 |
全 部 溶 于 水 |
大多數(shù)不溶于水 |
|||
灼燒 |
可燃燒,熔化起泡冒煙 |
不燃燒,跳動、爆裂聲 |
|||
加Ca(OH)2 |
放出氨氣 |
不放出氨氣 |
化肥與環(huán)境
(1)土壤污染:重金屬元素、有毒有機物、放射性物質(zhì)
(2)大氣污染:NO2、NH3、H2S、 SO2
(3)引起水體污染 :N、P過多,導(dǎo)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赤潮、水華等現(xiàn)象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