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2009-10-23 11:34:05
怎樣進行實驗觀測
科技實驗,其目的是創造一定的條件,使我們需要的自然現象或過程能夠發生或重演,以便于我們觀察和測量,然后再根據觀察和測量的結果來進行研究。因此,離開了觀察和測量,就失去了實驗的意義。
中學實驗也是如此。那么在實驗中怎樣進行觀察和測量呢?也許有的同學會回答:那還不容易,用眼睛看,用測量工具量唄。
這樣回答只答對了一半。實驗中的觀察和測量自然是眼睛看、工具量,但是,正確的觀察和測量并不是隨便可以做到的。它要求注意以下三點:
(1)堅持觀察的客觀性
它有兩層含義:一方面要求實驗者嚴格地按實驗的目的和步驟去進行,使應該出現的現象客觀地出現;另一方面,客觀出現的現象要客觀地觀察到,觀察到的現象要客觀地反映出來。不能頭腦里事先帶著框框,是我預期的現象就高興,不是預期的現象或是同預期現象相矛盾的現象就不注意、不反映。用句通俗的話說就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在科學史上由于不能堅持觀察的客觀性,不少人,包括大科學家在內都吃過虧。例如:巴甫洛夫的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稀鹽酸對小腸粘膜的刺激可以使胰腺分泌胰液的現象。但是他們頭腦中有神經反射機制學說的框框,就認為觀察到的現象是由于他們在做實驗時沒有把神經割干凈,仍舊是神經反射機制。而另外兩個科學家,在觀察到上述現象之后,不帶框框,認真研究,終于提出了人體內激素調節機制的新學說。
在我們中學生中,也有一些同學不能堅持實驗觀察的客觀性。
有一個學校做化學實驗,老師布置的實驗是用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產生藍色絮狀沉淀的氫氧化銅,不料實驗結果出現的是白色沉淀。有的同學為了急于結束實驗,不能堅持觀察的客觀性,在實驗報告中寫上"產生出藍色沉淀"。后來查清,出現白色沉淀是因為用的不是硫酸銅而是硫酸鋅。實驗錯了可以重做,但是不能堅持實驗觀察的客觀性,是搞好科學研究的大敵。
(2)堅持測量的準確性
測量,是對研究對象的一種定量的描述,實質上就是一種定量觀察。測量的準確性,就是從量的方面堅持觀察的客觀性。
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一是要選擇比較先進、精密度較高的測量儀器,二是要努力掌握好測量方法。有了好的儀器和方法之后,還要如實地客觀地反映測量到的結果,不能主觀地修改數據。例如:在實驗"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中,根據測量到的兩個力F1和F2的值計算出合力F為4.21公斤。可是在實際測量時測得的合力F是4.5公斤。這個時候也應當以4.5公斤為測得數據,不應擅自改為4.21公斤。至于為什么會有差異,可另外尋找原因。
(3)堅持觀測時的積極思維
堅持觀察的客觀性,所指并不是消極的觀看,必須同時伴隨著思考。要將自己看到的現象和自己過去的經驗、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思考。例如:當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時,應當馬上意識到這不是硫酸銅,可能是鋅鹽,這是過去的知識告訴我們的,還要進一步核查搞清。這樣就可以保證實驗的正常進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